你的位置: 首页 > 商会公告

2015年安徽省异地商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者:安徽省山东商会  发布时间:2015-04-27  分享:

2015年安徽省异地商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5年4月10日 )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十大高成长性产业情况。

一、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省上下聚焦民营经济,坚持不懈抓政策落实、抓环境优化、抓创业创新,民营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据统计,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946亿元,增长9.2%,占GDP的57.3%。具体表现为:一是民营经济贡献提升,稳定器作用凸显。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462亿元,增长13.9%,占全省工业比重由上年的64.5%提高到67.8%,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72.7%提高到81.2%。民营企业缴纳税收2065.6亿元,增长13.2%,占全省税收的66.9%。二是民间投资增长强劲,助推器作用凸显。全省民间投资14681亿元,增长20.9%,高于全省投资增幅4.4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6.5%提高到69.1%,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77.6%提高到84.4%。三是民企创新势能积聚,倍增器作用凸显。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100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由上年的80%提高到88%;设立院士工作站的民营企业53家,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50%提高到60%。四是全民创业活力迸发,孵化器作用凸显。全年新登记民营企业12.1万户,增长60.1%,截至2014年底,全省民营企业45.6万户、个体工商户183.4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8.9%、9.3%。

从发展趋势看,我省民营经济呈现积极变化。一是在产业格局上,由早期的小作坊、分散化为主,逐步形成一批以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企业集团和块状经济。二是在行业分布上,由过去以轻工纺织、通用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为主向基础设施、高技术、资本运营等领域拓展。三是在管理方式上,由家族式管理逐渐向公司制等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四是在资本构成上,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五是在经营业态上,从传统的营销模式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新型业态转变。

我们和省有关部门配合,共同做了以下工作:

1、狠抓政策落地,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一是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并在全省开展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试点。全年新登记内资企业12.49万户,同比增长58.86%。二是兑现奖补政策。对65家主导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民营企业,兑现奖励1850万元,对2013年进入全国民企五百强的3家企业奖励150万元。三是细化实化政策。省经信委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意见》,努力推进“个转企”工作,全年共完成“个转企”3.1万户。出台《进一步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等,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2、完善公共平台,企业服务进一步精准。一是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1+44”平台(1个省枢纽平台,16个市综合平台,28个产业集群专业镇窗口平台)为依托,全年服务项目1538个、服务活动856场。二是打造人才培训平台。实施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和新生代培养“万人计划”,开展“名师大讲堂”、3期北大EMBA总裁班等培训活动,全年培训5500人次。三是打造招商引智平台。实施聘请外国专家等引智项目326个,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900人次。深化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对5亿元以上517个民企合作项目加强调度,累计开工500个,完成投资2562亿元。

3、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输血一是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建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后备资源库。截至2014年底,融资后备资源库入库各类企业1600多家,民营企业占90%以上。二是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省融资性担保业务在保责任余额1530亿元,放大倍数3.1倍。创新省产业集群专业镇专项担保资金使用方式,对127户企业累计发放3.2亿元担保贷款。三是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及增资扩股,截至2014年底,全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金额344.79亿元,其中民间资本持股301.2亿元,持股比例为86.78%。

4、加强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开展产学研合作。认定省级新产品345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5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9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居全国第1位;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户。二是实施技术攻关。安排民营企业承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5个,支持23家民营企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家,民营企业占75%以上。新认定民营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7家,占全省的86%。全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879家,均为民营企业。三是培育专精特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200户、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示范点30个。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600万元支持专精特新等项目136个。

5、推动清费减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推行省级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对涉企收费集中开展清理规范,制定《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安徽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实行“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以外无收费”。2014年取消、缓征等各类收费318项,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7亿元。二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全年减少市场主体(含国有企业)税费负担466亿元。对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66条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理分类,免费发放2万册《民营经济适用税收优惠政策汇编》。三是继续实施五缓两降三补贴政策。全年减收社会保险费40.79亿元,发放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补贴8.06亿元。

2015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民营经济发展:

1、发力政策落实,确保精准细化到位。一是围绕国家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及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集中开展一次督查活动。二是认真梳理并向社会公布“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加强宣传,落实到位。三是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减少市场主体设立前置审批事项。四是深入开展落实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集中推进行动,

2、实施创新驱动,推动民企提质创牌。一是以30户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示范点为标杆,打造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四化”(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创业创新高地、名品名牌基地。二是实施专精特新培育成长行动,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户。继续对民营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施奖补。三是以名品、名企、名牌、名家“四名”为主攻方向,制定实施“安徽工业精品三年行动计划”。四是打造创新驱动“1+6”政策(2014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的升级版,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聚集。

3、聚焦融资难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大对小微企业新增贷款的考核力度,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加快推广应用“助保金”、“信贷+担保”、“信贷+保险”等模式。实施“网融e+ 服务万家”行动,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线上和线下业务。建立健全再担保体系和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开展银担合作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责任分担试点。完善放大省产业集群专业镇中小企业专项贷款风险准备金贷款比例。充实调整直接融资后备企业资源库。

4、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实施企业家新生代培养行动,针对创业者和中小企业高管,开展“赛飞”创业辅导、名师大讲堂、北大/上海交大EMBA总裁班、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集群专业镇龙头企业,举办融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升级等专题培训。开展民企“引智”及外国专家管理、技术、咨询、诊断等专题服务行动。落实民营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加强培训的补贴政策。

二、省十大高成长性产业情况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在这一轮经济转型中,能否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持续增长动力,决定我们能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省政府于2012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食品医药、轻工纺织六大工业主导产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省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必须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两年多来,我省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中的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云计算和软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呈现出高成长、高技术、高融合等特征,已成为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通知》、《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等,我委自2013年4月份,开展了选择培育高成长性产业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初稿,得到了工信部有关司局及赛迪研究院的支持,在北京邀请赛迪院8个行业研究所进行了咨询论证。随后,我委先后3次征求16个市和有关行业协会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又发函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同时,《意见》还吸纳了省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暨资政会通过的《关于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案》有关内容。2014年7月17日,《意见》经省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由省政府正式印发。

2014年,十大高成长性产业取得迅猛快速发展,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809.2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了全年十大高成长性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的目标。其中,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6.9%、40.8%、57.7%。

围绕十大高成长性产业,力争到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9000亿元左右,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15%左右。建设500个以上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开发1000个以上重点新产品;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达到80%,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的比例达到55%。具体是:

1.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精密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轨道交通、3D打印机等。形成合肥工程机械及工业机器人、芜湖智能装备、马鞍山智能装备等基地。

2014年,智能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9.7亿元,同比增长19%。中科院、合工大等研发的取料、码垛机器人已投放市场,合肥欣奕华科技、井松自动化等企业开发了面向智能电网、物流等的工业机器人,翰博高科、西锐三维打印等加大3D打印机研发生产,合锻集团1.5万吨拉深液压机用于航天器专用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

2.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发展液晶显示器、微型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PDP)、3D显示产品、激光显等。推进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芜湖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

2014年,新型显示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1.7亿元,同比增长57.7%。合肥京东方TFT-LCD6代线成为全国运营情况最好的一条高世代面板生产线。蚌埠华益、芜湖长信ITO导电膜玻璃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

3.智能终端产业。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数字家庭终端、可穿戴设备、北斗导航应用产品等。形成合肥智能终端、淮南卫星综合应用、马鞍山数字硅谷、滁州家电信息等产业基地。

2014年,智能终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7亿元,同比增长96.9%。笔记本电脑产量已进入国内前列,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六;智能手环出货量超过百万只,跃居国内首位。华恒电子小米手环被评为2014异想大会年度产品。

4.智能语音产业。重点发展语音教学产品、语音电视等语音家电、语音玩具、语音手机、语音车载产品等。培育壮大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基地。

2014年,智能语音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4亿元,同比增长24.0%。以科大讯飞为龙头的智能语音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呼叫中心等领域全面展开,不断向家居、汽车等领域渗透,科大讯飞语音云平台用户数已超过5亿个,智能电视语音交互用户突破2亿。

5.云计算和软件产业。重点发展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软件产品、云计算运用服务、互联网金融、行业应用软件等。培育合肥云计算产业基地、淮南江淮云产业基地、宿州云计算产业园、马鞍山软件园。

2014年,云计算和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6亿元,同比增长25.0%。我省云计算产业在软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三大领域全面增长。全省累计认定软件企业667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4404件。软件外包服务收入4785万美元,同比增长13.4%。

6.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纯电动轿车、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培育壮大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9亿元,同比增长40.8%。全省累计生产推广新能源汽车10724辆,其中2014年生产推广3082辆。安凯第五代纯电动客车最高续驶里程达500公里,是国内综合性能指标最高的纯电动客车。

7.节能环保设备产业。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锅炉,水处理设备,固废处理设备,汽车尾气后处理产品,半导体照明产品,大气、水及土壤污染监测设备等。形成合肥环保装备、芜湖节能环保和绿色照明、蚌埠环保制造等基地。

2014年,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5.3亿元,同比增长15.8%。芜湖海螺川崎、马鞍山鑫港炉料、蚌埠星源环保科技等9户骨干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我省智能电网技术、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光伏建筑系统集成等多项节能技术已领先国内,高效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精度电子铜带、电子铜箔、低松比铜粉、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高速低噪音车轮钢、高端装备用钢、铁基复合材料;高精铝板带、复合铝基材料;显示玻璃、光伏玻璃、节能玻璃等硅基新材料。形成沿江铜基新材料、马鞍山铁基新材料、淮北铝基新材料、芜湖化工新材料、蚌埠和滁州硅基新材料等产业基地。

2014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24.5亿元,同比增长22.7%。机车轮毂、车轮、海洋平台用H型钢等技术国内领先,马钢集团成为国内机车车轮、轮毂的唯一供应商;蚌埠玻璃设计院自主设计的IFO超薄浮法生产线打破了国际垄断;我省软磁铁氧体和永磁铁氧体材料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处国内前列。

9.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基因药物、蛋白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老年健康服务产品等。培育壮大合肥、芜湖、淮南和太和生物医药基地,亳州现代中药基地,宣城药械健康产业园等。

2014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5.8亿元,同比增长12.7%。涌现出安科生物、芜湖康卫、神鹿双鹤等一批骨干企业,规模以上企业236户。α-2b 干扰素、重组胰岛素、拉米夫定和拉呋替定等一批产品具有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10.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安全优质的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养生食品、老年及妇幼保健食品等绿色有机食品。加快建设肥东食品工业园、淮北凤凰山食品开发区、宁国南山食品产业园等国家级基地。

2014年,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6.3亿元,同比增长8.6%。皖北形成绿色肉制品、面粉加工、生物质三大主导加工产业。合肥经济圈形成了绿色粮油、炒货和水禽产品加工等主导加工产业。沿江各市重点发展了林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产业。皖南重点发展绿色茶叶、林特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十大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全省各地围绕十大高成长性产业,结合地区比较优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民企合作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省经信委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积极为民企做好服务,也希望在座的商会组织加强与我省民企的合作,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杨丽]

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望江东路交叉口向东100米金中环广场B座1604室

Copyright © 2022 安徽省山东商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037号-1皖公网安备34010202601597号  技术支持:

商会二维码